新闻资讯

联系电话:

0827-8120086

南江县红光镇黑池村兴产业、美环境、强组织——跑出乡村振兴“加速度”
发布日期:2020/09/04

  “杨梅、生猪、茭白,涂料厂、钢丝厂……”谈起南江县红光镇黑池村的产业,红光镇政府工作人员谭巧德如数家珍。近年来,黑池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抓重点、补短板、强弱项,通过制定产业规划、完善基础设施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、吸引和集聚生产要素,激活一片区域,壮大一个产业,带动一方农民,提升文明乡风,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。
1 特色产业火起来

    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,如何把产业发展好、能致富,是黑池村干群长期探索的问题。

    近年来,黑池村党总支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贯穿于具体工作中,强化招商引资和回引创业,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,优化营商环境,先后引进秦巴涂料厂、兴隆全钢丝网厂、巴蜀品源公司、喜来登公司、蜜李天下、蓝润集团等6家特色产业企业落户,流转土地2200余亩,加快建设集特色水果采摘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和年出栏25万头仔猪的蓝润生猪全产业链项目。

    目前,黑池村已规模发展杨梅2200亩、金丝贡菊300亩、光雾蜜李120亩,建烘干房1个、冷冻库1个,力争建成“富硒杨梅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。依托“醉美玉湖—七彩长滩”国家AAAA级景区区位优势和现有特色产业规模,创新推动“旅游+”经济发展模式,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,每年举办杨梅采摘节,年旅游接待30余万人次,旅游收入500余万元,有效解决辖区130余人持续稳定就业或就近务工,带动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。

    2018年,黑池村成立集体经济股份有限公司,通过“上级资金补助+农户筹资入股+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经营收入”,实行公司化运营,探索试点村“两委”干部在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兼职兼薪,群众通过现金入股、技术入股、劳务入股、订单种植等,变农民为股民、变农民为工人、变农民为业主,实现由原来的空壳村变成现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0万元的富裕村。
2 生活环境美起来

    黑池村还坚持把“住上好房子、过上好日子、养成好习惯、形成好风气”作为村级治理的目标追求。

    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围绕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,整体实施农田水利、道路交通、文化阵地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。”谭巧德说,近年来,黑池村通过党员群众投工投劳,硬化道路6.5公里,新埋饮水管5万米,解决5个社542户1733人饮水问题;实施农网改造高低压线路20公里,安全用电覆盖率达100%。

    在住房上,黑池村依托CD级危房改造政策,2016年改造3户、2017年改造128户,易地扶贫搬迁11户,解决住房安全问题。同时,大力实施广播电视全覆盖项目,通过安装无线卫星接收器及加密宽带等方式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。修建了卫生室、阅览室、文化室、党员活动室等为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。

    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黑池村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、污水处理、卫生厕所改造;发动群众提升村级公路绿化工程,合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的边角地、拆违地、废弃地、庭院地等,根据农户喜好,种植金丝贡菊、玫瑰、芍药等花卉。村“两委”干部时时通过村民大会、坝坝会、入户走访等形式向群众宣讲政策、倡导“爱清洁,讲卫生”,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3 基层组织强起来

    “村看村户看户,党员看干部。”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,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。

    谭巧德介绍,黑池村党总支始终坚定不移抓党建、抓基层、抓细节,不断提升党组织领导力、组织力、战斗力和覆盖面;积极推行组织生活“1234”模式,常态开展“主题党日”“三会一课”等基层组织活动,不断规范党内政治生活,增强党组织工作活力。

    创新打造“1公里”法治文化圈,将法治文化以“一问一答”的形式,印制特色题板,解读法治基本知识,让人民群众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;通过农民夜校、村村响、主题党日等平台,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、市等各级重大决策部署等理论知识,保证党员干部、群众能够与时俱进,保持党员干部先进性、纯洁性;采取从优秀组干部、优秀党员中“挑”,从复员退伍军人、农村致富带头人、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负责人中“选”等方式,建立乡土人才库、优秀农民工库、后备干部人才库,同时落实人才“三帮一”机制和村镇学院学习机会,将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优先盘活。黑池村党支部书记梁勇、文书王军成等通过学习、帮带,成为村级发展的中坚力量。(严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