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联系电话:

0827-8120086

2018年找寻园林行业的归属感
发布日期:2019/01/07
       小时候在水田里捉鱼,会把鱼赶到一个角落,然后用泥巴堆一道泥墙,把里面的水舀干,最后捉鱼。
  之前的园林行业也是这样:大家在自己领域扎起屏障,竭泽而渔。可惜最近这招不灵了:市场变成了汪洋大海,扎不起来泥巴墙了,大伙儿有些慌张,不知道该往哪去捕鱼,怎么捕鱼,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。
 
成败PPP

  2017年末,清查PPP项目的消息风声鹤唳,随后几个月,新疆、湖南、内蒙古、贵州等地的PPP项目相继踩雷。整个2018年,PPP阴霾都盘踞在园林市场上空。A股园林板块下挫,12个月跌去一半。
  而在上市公司内部,股权质押强制平仓险象环生,企业纷纷断臂求生,引入国资,低价变卖资产,续上一口真气。假如国资不出手,很难想象接下来园林行业会发生什么,或许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。
  资金流动性问题再搅拌也难抑住扑锅。今年年中,东方园林遭遇“最惨”发债,没多久,园林上市企业“工资拖欠门”又来了。大家手心都捏着一把汗,因为这是系统性问题,中小企业的日子也不好,尤其是下半年。账期、尾款成了压死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  有人说:成也PPP,败也PPP。前几年,大园林企业在PPP项目上一路狂奔,在手订单超万亿。今年则低调了不少,大多数园林企业回归相对保守的EPC模式,存量PPP项目成了烫手山芋,反噬企业的钱袋子。
  前期垫资与长回购期让企业财务压力山大,A股上市园林企业中,负债率普遍超过40%,三季度正现金流企业仅5家。有几家企业参加了民企座谈会,目前来看,信心提振要大于实际提振。
  然而,大多园林企业没有这么好命,他们担心养不活队伍,计划缩减编制,还有的自我内部拆分,由项目经理带领一队人马自立门户,与母公司保持合作关系。
 
地主家也没余粮

  不只是企业缺钱,上游“金主”
  手头也不宽裕。有传言,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已到40万亿元(含隐性债务)。相关部门三令五申,要求剥离平台公司与地方政府关系,切断政府担保。由此以来,隐形债务更难以剧透。
  今年,中央催促着地方发债置换,“城投债”成了姥姥不疼、舅舅不爱的领域。下半年稍有好转,不过也是杯水车薪。所幸有绿色资产证券化、PPP基金设立,还是那句话,目前信心提振大于实际提振。
  那些做“穷地方”项目的园林企业要注意了:数据显示,接下来几年地方政府到了偿债高峰期,2018年地方债到期规模为8389亿,2019年为1.31万亿,2020至2022年,到期均在2万亿元以上。
 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,考验地方偿债能力的时候到了。不久前,陕西韩城3亿元信托违约,牵出了地方资金问题,而陕西的债务水平在国内还算良性。
  地产行业的资金情况与市政大体上一脉相承,大气候影响下的地产企业“去产能化”、“去地产化”在加剧。
  在资金宽松层面,通常规律是“先基建、后地产”,基建宽松之前,地产企业不会好到哪儿去。今年棚改货币化安置叫停,地产市场雪上加霜,万科喊出“活下去”是有理由的。
  把资金问题往下捋:建设类项目首当其冲受影响,两年前局部地区出现的园林项目资金问题,恐怕接下来会有燎原之势,即便是看起来比较有钱的华东一带,也别心存侥幸。
 
细思极恐

  上述现象中埋藏一个“细思极恐”的可能:随着资质取消,资金、融资成了企业、行业的篱笆墙,技术型行业已经演变为资金密集型行业,引发市场劣币驱逐良币,鱼龙混杂。
  眼下的普遍现象是,一个百万元的绿化项目,通常会引来200多家竞标企业,大家挤得头破血流,倒是造福了招标代理行业。
  大型项目操作方面,头部企业扮演“融资平台+业务平台”的角色,再搭伙一批“分包商”与“施工队”,大家排兵布阵,“联合体”干活,利润层层瓜分。
  关键在于,头部阵营一般是市政、建筑类央企国企领衔,园林企业多数是分包角色。各地一级分包的规矩不同,以工程额下浮15%至25%常见,夸张的超过40%。承包商怎么赚钱?必然在质量上下工夫,尤其是树木质量。
  EPC模式是一把双刃剑,有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,也有人深受其害。需要认清的一点是,EPC模式并非给设计变更开“后门”,有人在一阵暗箱操作之后,审计过不了、迟迟不结算,一个项目拖垮了一个企业,这样的悲剧今年就发生在身边。
  相对而言,村镇小项目可能更好操作,建设方尽量将项目拆分,免去招投标麻烦。不过这种项目通常小企业就能包干,对地方关系依赖度较高,圈子外的人不好进去。
  还有些企业索性放弃原有业务,奔赴私家庭院领域。庭院市场看似美好,但也五味杂陈,更多偏向于家居装饰行业,从业者犹如从头开始,少不了一番折腾。
 
自我价值

  如此一来,造成了园林行业分化继续加剧,做大与做小、做什么与怎么做,成了从业者的选择。每个选择都是一条路,大家分道扬镳。在四下求生的同时,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,“园林感”淡化。
  去年风生水起的专业园林分包商,由于大市场势衰,今年也变得谨慎,不少从业者进入蛰伏期,或者只分包一两个母公司的活。这也透露出一个问题,园林行业的服务属性难以延展,因为市场领域始终较窄,资源整合能力多集中在业内,属于同质化筛选,横向拓展能力较弱。
  记者在英国采访时,一家景观设计企业负责人介绍,当地项目承包商是一个很专业的平台,平台会将项目拆解后分配给专业队伍,其中囊括道路、建筑、景观设计与施工、园艺师等多个工种,都是各领域的工匠。
  由于幅员辽阔,国内园林市场得以在区域转移中获得生存夹缝,企业得以续命。可惜区域转移中,地方资金问题、市场瓶颈问题、同质竞争问题难以避免。
  好现象是,今年无论是资金还是资质问题,都将园林行业推升到了大众面前,一些金融、评级机构专设了园林研究板块,市场配套开始跟上,大众、财经类媒体也在人群中多看了几眼。
  而面对不断拓宽的行业边界,园林行业或许需要一场质的变革:行业、企业、从业者的自我价值评估与拷问,到了最艰难与关键的时刻,否则难以应对外部升级市场。
  都已经在汪洋大海里捕鱼了,还玩个什么泥巴,快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水域吧。